颜料做糕点:试吃博主都难以下咽的 “毒点心” 为何出现在幼儿园?

日期:2025-07-12 18:12:53 / 人气:4


天水幼儿园血铅超标事件的通报尚未平息,一场由网友自发开展的 “颜料糕点试验” 正在社交平台发酵。当多位博主亲身试吃用丙烯、水粉、工业颜料制作的糕点后,得出的结论惊人一致:或散发乳胶漆味,或苦涩呛喉,或咀嚼后舌头针扎般疼痛,“根本咽不下去”。这些普通人用常识就能识破的危害,为何会出现在本应守护孩子健康的幼儿园后厨?这场用健康甚至生命做代价的试验,揭开的不仅是一起食品安全事故,更是公众对 childcare 领域信任的崩塌。
一、试吃真相:颜料糕点的 “难以下咽” 与常识背离
多位博主的试验像一面镜子,照出了 “彩绘颜料做糕点” 说法的荒诞。第一位博主用丙烯颜料和面蒸饼,成品散发着 “刚刷完乳胶漆” 的酸味,咀嚼时塑料感黏牙,最终坦言 “一罐丙烯只能做 30 个馒头,性价比极低”;第二位博主测试了丙烯、水粉、水彩和人体彩绘四种颜料,除人体彩绘糕点口感接近馒头外,其余非苦即涩,两小时后舌头仍有针扎感;第三位博主对比火龙果与水粉制作的糕点,前者软糯香甜,后者入口 “塑料味直冲脑门,越嚼油漆味越重,完全吃不下去”。
这些试验结果指向一个常识:用彩绘颜料做糕点,无论是气味、口感还是食用体验,都与正常糕点存在天壤之别。美术生博主试吃后发现大便异样发红,普通试吃者普遍出现口腔不适,这与涉事幼儿园 “长期供应彩色糕点” 的场景形成尖锐矛盾。更关键的是,试验中使用的丙烯、水粉等颜料,即便未明确标注 “含铅”,其化学成分也早已超出食品接触标准,而涉事幼儿园已有老师出现铅中毒症状,进一步印证了颜料的危害性。
对比之下,用食用色素或天然食材制作彩色糕点并非难事。火龙果、南瓜、紫薯等天然食材既能染色又富含营养,成本低廉且安全无虞;合规食用色素价格虽高于工业颜料,但一斤 30 元的成本对于幼儿园餐食而言并非不可承受。博主试验中,火龙果糕点不仅颜色自然,更带着食材本身的香甜,与颜料糕点的 “难以下咽” 形成鲜明对比。为何舍安全选危害?这成为公众质疑的核心。
二、荒诞背后:成本算计与监管失守的双重绞杀
辛吉飞的试验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却也暴露了更残酷的可能。他使用工业涂料柠檬铬黄(含铅量高达 50%)和面,发现成品无异味、不脱色,外观与正常糕点差异极小。这种工业颜料单价仅 6-8 元 / 斤,远低于食用色素的 30 元 / 斤,且着色效果更鲜艳持久。这似乎能解释园方的动机 —— 为降低成本、追求外观鲜艳而选择工业颜料。
但这个解释仍站不住脚。工业颜料的使用绝非 “成本算计” 那么简单,而是对食品安全常识的彻底漠视。首先,任何食品生产经营者都应知晓 “非食用物质不得用于食品加工”,包装袋上的 “不可食用” 标识清晰可见,园方却长期批量使用,已涉嫌违法。其次,工业颜料的加工过程存在明显异常,辛吉飞在试验中需用搅拌机强力混合,手工和面不仅费力,更难掩盖颜料的颗粒感,后厨工作人员不可能毫无察觉。再者,铅中毒并非突发,长期接触工业颜料的后厨人员理应更早出现症状,却放任糕点流入孩子口中,这种 “集体沉默” 背后的监管缺失更令人心惊。
网友的质疑直指要害:若用的是丙烯、水粉等易察觉的颜料,为何孩子和老师会长期食用?若用的是柠檬铬黄等隐蔽性强的工业颜料,后厨人员为何未先中毒?无论哪种可能,都指向一个结论:这不是意外,而是对孩子健康的刻意忽视。幼儿园本应是 “最安全的地方”,却成了有毒糕点的生产地,这种信任的崩塌比铅中毒本身更伤人。
三、不可逆的伤害:血铅超标背后的成长阴影
血铅超标对儿童的伤害是毁灭性的。医学研究表明,儿童血铅水平每升高 10μg/dL,智商就可能下降 2-3 分,还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异常、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更令人痛心的是,即使通过治疗降低血铅含量,已经受损的神经发育也无法逆转。“吃饭最乖的孩子,中毒最深”,这句网友的感慨道出了事件的残酷 —— 孩子们用天真和信任,承受了本不该有的伤害。
试吃博主们的 “以身试毒” 虽属自发,却揭露了一个更本质的问题:食品安全的底线不容任何算计。天然食材染色成本不高,合规食用色素有明确标准,为何非要选择工业颜料?是园方为 “扩大生源、增加收益” 而在餐食外观上 “内卷”,却忽视了最基本的安全?还是监管环节存在漏洞,让有毒糕点得以长期流通?这些问题不查清,类似的 “毒点心” 可能出现在下一个幼儿园。
更值得警惕的是事件引发的信任危机。当家长们发现 “彩色糕点” 竟是 “毒点心”,当通报的 “彩绘颜料” 说法被试吃试验质疑,公众对 childcare 机构、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信任正在瓦解。网友的追问直击人心:“这次是天水,下次会是哪里?” 这种不安感源于对 “孩子安全无小事” 的共识被打破,源于对 “最脆弱群体保护机制” 失效的恐惧。
结语:别让 “毒点心” 摧毁食品安全的最后防线
多位博主的试吃试验,用最朴素的方式证明了一个常识:有毒颜料做不出合格的糕点,更不该出现在孩子的餐盘里。天水幼儿园事件不是孤例,而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一次警钟 —— 当成本算计凌驾于孩子健康之上,当外观光鲜掩盖了安全隐患,再严格的标准也会沦为空谈。
对涉事者的依法严惩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重建全链条的保护机制:加强对幼儿园食材采购、加工过程的常态化监管,引入家长监督委员会;加大对非食用物质的溯源打击,让工业颜料无处流入食品环节;强化从业者的食品安全培训,将 “禁止使用非食用物质” 刻入职业准则。
孩子的餐盘里,装的不仅是食物,更是未来的希望。别让 “毒点心” 成为压垮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别让试吃博主的 “难以下咽”,变成每个家长心中的 “难以释怀”。食品安全的底线,容不得半点妥协。


作者:杏宇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宇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