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第一股永安行预亏925%:哈啰入主难挽颓势,多元业务未见起色

日期:2025-07-24 16:33:33 / 人气:14



一、业绩崩盘:从“共享单车第一股”到连年亏损

曾经的“共享单车第一股”永安行,如今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今年前六个月,永安行预计净亏损6200万元至8000万元,同比扩大694.63%至925.33%,连续三年亏损且亏损幅度持续加剧。  

• 上市初期辉煌:2017年,永安行凭借有桩公共自行车业务登陆资本市场,当年营收10.55亿元,净利润5.16亿元,与烧钱扩张的摩拜、ofo形成鲜明对比。其轻资产模式(地方政府采购+后期运维)在共享单车大战中独树一帜。  

• 业绩变脸:上市次年(2018年),永安行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9.87%、76.89%,此后一路下滑。2020 - 2023年连续四年净利润增速同比下滑,2024年有所缓解但仍亏损,2025年上半年亏损幅度更是惊人。  

二、哈啰入主:借壳未果,累赘难甩

今年3月,哈啰出行与杨磊合计持股永安行38.21%,成为控股股东,杨磊出任实际控制人。市场曾猜测这是哈啰借壳上市的信号,但永安行迅速否认,称无资产注入及重组上市安排。  

• 哈啰上市受阻:哈啰出行自2021年4月向纳斯达克提交招股书后,三个月便撤回申请。其2018 - 2020年累计亏损超48亿元,且出行行业竞争激烈,嘀嗒、如祺、曹操出行等已抢先上市,哈啰融资环境恶化。  

• 蚂蚁集团套现:交易中,蚂蚁集团旗下上海云鑫通过转让股份套现2.19亿元,杨磊收购价高于永安行创始人孙继胜,引发市场对其动机的猜测。  

三、多元业务:氢能惨淡、芯片难产、布局杂乱

哈啰入主后,永安行创始人孙继胜退居幕后,将重心转向氢能和芯片业务,但多元化发展未见成效。  

• 氢能自行车:高定价与低销量  

  2021年,永安行投运氢能自行车系统,首批1000辆车在常州投放,收费标准2元/20分钟,高于自家共享电动车(2元/30分钟)。然而,用户反馈氢气存量不足、扫码障碍等问题频发,京东旗舰店售价6599元的氢能自行车仅售出19辆后下架,淘宝店铺也无售卖信息,客服称缺货但未透露具体销量。  
• 芯片业务:未量产交付  

  2018年起布局PMRAM新型存储芯片,宣称可应用于AI、云计算等领域,但目前尚未大规模量产交付,未带来实际收入。  
• 杂乱布局:智能锁、养老服务平台与无人驾驶  

  永安行还涉足智能锁、养老服务平台等领域,业务繁杂。2024年底计划收购联适技术65%股权切入无人驾驶领域,但因估值等条款未达成一致而放弃。  

四、困境根源:模式瓶颈与战略失误

永安行的颓势源于多方面因素:  
• 公共自行车业务萎缩:有桩公共自行车受城市规划、共享单车冲击,增量不足、存量缩减,部分客户拖延付款导致信用减值损失增加。  

• 多元化战略分散精力:氢能、芯片等业务需大量研发投入与市场培育,短期内难见回报,且业务布局缺乏协同性,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 哈啰协同效应未显:哈啰入主后,虽带来资金与资源,但未能有效整合永安行业务,新业务发展未达预期,反而背负沉重包袱。  

五、未来展望:重生之路在何方

永安行面临严峻挑战,需重新审视战略方向:  
• 聚焦核心业务:优化有桩公共自行车业务,探索与共享单车的差异化竞争模式,提升运营效率与用户体验。  

• 谨慎推进多元化:评估氢能、芯片等业务的可行性,集中资源投入有潜力的领域,避免盲目扩张。  

• 加强与哈啰协同:借助哈啰的技术、流量与运营经验,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提升市场竞争力。  

永安行的困境是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提醒企业在多元化布局时需谨慎决策,避免陷入“多元恶化”的陷阱。未来,永安行能否扭转颓势,实现重生,仍有待时间检验。

作者:杏宇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宇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