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推出“高德扫街榜”,能打赢“到店”这场仗吗?

日期:2025-09-13 17:44:05 / 人气:6


一、外卖与到店市场竞争格局

(一)外卖市场美团优势显著

外卖是三边市场,涉及商家、骑手和用户,但网络效应不强且存在同边负效应。美团凭借经营、规模和精细化运营能力,在外卖领域过去长期绝对领先,拉高了对手的竞争门槛。此前京东入场做品质外卖,却未能成功,原因是其定位与美团“到店”场景核心商家冲突,且没有能力补齐“到店”场景能力。

(二)阿里外卖业务现状

阿里在外卖市场有高投入且取得一定成绩,一方面得益于饿了么多年的积累,另一方面与外卖业务商业模式有关。虽然网络效应使得美团外卖并非铁板一块,阿里能用补贴拿回市场甚至重塑用户购买习惯,但阿里仍需补齐“到店”场景能力,否则在商家侧美团仍有优势。

二、阿里过往本地生活尝试未达预期

2021年俞永福挂帅本地生活,推出“飞高了”组合,让高德打头阵,口碑提供到店供给、饿了么提供到家供给,试图效仿Google Maps。然而4年过去,这一尝试并未取得明显成效。高德地图工具属性明显,即便外卖经营壁垒看似比到店高,但到店业务对阿里来说可能比外卖更难开展,因为“到店”和“到家”业务底层逻辑不同。

三、“到店”与“到家”业务逻辑差异

(一)“到家”业务逻辑

“到家”业务遵循货架电商逻辑,竞争关键在于价格和服务,特别是履约效率等方面。

(二)“到店”业务逻辑

“到店”业务如今是货找人逻辑,更看重内容和供给。这也解释了为何抖音做不成外卖却能在团购领域表现出色。

四、“高德扫街榜”问题分析

(一)新瓶装旧酒

高德扫街榜本质上是新瓶装旧酒,高德地图一直有本地生活榜单,各电商平台也都有类似榜单,只是换了名称。其宣称的永不商业化也有偷换概念之嫌,实际上进入榜单的方式存在商业化操作,通过高德广告平台充值投放可增加商家曝光,进而提高进入榜单几率。

(二)解决方案欠佳

阿里急于在“到店”场景有所作为,但推出的高德扫街榜解决方案效果一般,这反映出阿里管理层尚未想好如何打好到店这场仗。高德在“即时性、出行、附近”等场景虽有差异化优势,但底层仍是货架电商逻辑,用货架逻辑对抗货架逻辑,高德难以取胜,更何况它还带有工具的外衣。

(三)关键问题:内容缺失

阿里本地生活生态缺失“内容”版图,而这是“到店”场景取胜的关键。缺乏内容支撑,高德扫街榜难以在“到店”竞争中脱颖而出,阿里若想在“到店”市场取得突破,需重点解决内容建设问题。

作者:杏宇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宇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