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亿福耀玻璃迎新掌门:曹德旺交班,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潮起

日期:2025-10-19 14:38:54 / 人气:6


2025年10月16日晚,市值约1700亿元的福耀玻璃一纸公告,宣告中国“玻璃大王”曹德旺正式卸下董事长职务,长子曹晖接棒掌舵。这场酝酿十余年的交班计划终落定,不仅为曹德旺近耄耋之年的创业生涯划上阶段性句号,更折射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集体步入暮年后,家族企业“传承大考”的时代图景。
79岁曹德旺退休:白手起家四十年,终交“玻璃江山”
“明年我80岁整了,就可以彻底退休了。”面对媒体采访,曹德旺的话语里藏着对退休生活的期待,也透着对福耀未来的笃定。这位出身贫苦的企业家,用四十余年时间,将一家濒临倒闭的乡镇玻璃厂,打造成覆盖12国产销基地、实现A+H上市的全球汽车玻璃巨头,彻底改变了中国汽车玻璃市场100%依赖进口的历史。
曹德旺的创业轨迹,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崛起的缩影。解放前出生的他,15岁辍学务工,在工地、农场摸爬滚打;改革开放初期,他成为福建福清县高山镇异型玻璃厂的采购员,目睹厂子因生产落后、意识陈旧连年亏损。1983年,“允许个体承包乡镇企业”的政策出台,曹德旺抓住机遇承包该厂,推行绩效工资制度,首年便实现扭亏为盈。
1984年,当看到中国玻璃市场被海外品牌垄断,曹德旺立下“为中国人做自己的玻璃”的目标。1987年,他在乡镇玻璃厂基础上成立合资企业(福耀集团前身),专注汽车安全玻璃生产;1993年,福耀玻璃登陆上交所;1996年,通过与法国集团合资,引入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2010年后,福耀加速出海,在美国、俄罗斯、德国等国布局基地,2015年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完成A+H资本布局。
事实上,曹德旺的交班计划早有铺垫。2011年他便曾畅想退休生活——“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给取经者布道”,但过去十余年,他始终忙碌在一线:既要掌舵福耀日常运营,又投身慈善事业,其中最受关注的便是捐赠100亿元筹建“福耀科技大学”。2025年10月,他在《人民日报》访谈中明确表示,筹建大学已投入43亿元,未来将足额支付100亿元,且资金均来自个人,与公司无关。
如今,曹德旺虽辞去董事长职务,但并未完全脱离福耀——仍担任公司董事,同时兼任部分子公司董事、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退下来对福耀更有好处,让新一代人去接手。”在他看来,这场交班不是“卸责”,而是为企业长远发展注入新活力。
55岁曹晖接棒:从车间基层到集团掌门,兜兜转转的接班路
接过1700亿市值企业权杖的曹晖,出生于1970年,今年55岁。作为曹德旺精心培养的接班人,他的成长轨迹始终与福耀的发展紧密绑定,却也经历过“出走创业”的小插曲。
曹德旺曾在访谈中坦言培养长子的“煞费苦心”:“大学毕业,我就把他放到车间里去了。一待六年,从给师傅跑腿、顶替加班拿补助,到慢慢当上车间主任。”在基层摸清生产脉络后,曹晖被派往香港负责销售,从零搭建渠道,又是六年;当美国分公司出现管理危机,曹德旺再将他派往美国开拓,同样坚守六年。“见不得他舒坦”,正是这份严苛的历练,让曹晖熟悉了福耀从生产到销售、从国内到海外的全链条业务。
2006年,曹晖升任福耀集团总经理,成为公认的“接班人”。彼时60岁的曹德旺已规划好交班路径:“第一步调整总裁,第二步把董事长交给曹晖,我当名誉董事长,第三步再彻底放权。”但2015年,事情出现转折——曹晖突然提交辞呈,离开福耀投身汽车配件领域创业,其掌控的“三锋”系列公司随之浮出水面。曹德旺后来透露,曹晖最初本不愿接班,经他极力说服才应允,此次辞职是想“自己闯一闯”。
即便儿子“出走”,曹德旺仍将曹晖视为接班不二人选。2018年6月,福耀玻璃全资子公司福耀香港以2.24亿元收购曹晖控制的三锋控股所持福建三锋集团100%股权,曹晖正式回归福耀,担任副董事长。回归后的他保持低调,专注于企业管理,直到2025年10月,正式当选福耀玻璃第十一届董事局董事长,同时兼任法定代表人及董事局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完成从“接班人”到“掌舵者”的身份转变。
传承大考:中国家族企业迎“接班潮”,守业比创业更难
福耀玻璃的交接班,并非个例。随着中国第一批企业家集体步入暮年,家族企业“传承”已成为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报告,中国百强家族企业中,超四分之一创始人年龄在70岁及以上,仍担任董事长或CEO的创始人平均年龄超60岁。数十年来凭胆识与魄力打下的“江山”,如今面临“谁来接棒”的考验。
近年来,不少企业二代已陆续走上前台,形成规模空前的“接班潮”:正大集团第四代90后谢其润操刀68亿元大并购;周建平之子周立宸带领海澜之家冲击港股IPO;“好想来”90后王泽宁执掌300亿零食帝国;天合光能90后女二代高海纯任联席董事长;珀莱雅温州创二代侯亚孟主导品牌发展……他们大多海外名校毕业,从家族企业基层做起,在父辈引导下逐步扛起管理大旗。
但“创业难,守业更难”,二代接班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方太老掌门人茅理翔曾总结家族企业传承的“十大难题”:舆论压力、家族矛盾、元老阻力、两代分歧、父不交权、子不愿接、子不争气、多个子女、只有女儿、企业下坡。现实中,不少案例印证了这份艰难:美特斯邦威二代胡佳佳接班后业绩亏损,创始人周成建被迫复出;杉杉股份郑驹接班后陷入权力争夺最终出局;娃哈哈宗馥莉接班后,先后经历停产维权、遗产风波、辞职风波,道路坎坷。
麦肯锡报告显示,中国85%以上民企为家族企业,但传承过程中超过60%将消失。“企业传承也是一种创业”,宗馥莉曾说过的这句话,道破了二代接班的本质——不仅是权力交接,更是在新市场环境下对企业的二次革新。如何平衡父辈经验与新时代需求、化解内部矛盾、应对市场竞争,成为每一位接班者必须面对的挑战。
曹德旺与曹晖的交接班,为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提供了一个参考样本:既有长期规划的铺垫,也有对二代基层历练的严苛;既尊重个人选择(允许曹晖创业),也把握企业发展的核心需求(推动回归接班)。而随着更多企业加入“接班潮”,中国商业江湖将迎来新的格局——新一代掌舵者能否扛住压力、守住家业,甚至开拓新局,仍需时间检验。
参考资料:《长子回归,641亿企业后继有人,曹德旺:接班的事情分三步走》,中国企业家杂志

作者:杏宇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宇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