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酒店旺季遇冷:是客人消失了,还是玩法变了?
日期:2025-09-17 16:51:43 / 人气:5
丽江某五钻亲子酒店国庆首日入住率仅 20%,而节后淡季却接近满房;四川景区酒店 10 月 4 日后入住率从 75% 骤跌至三成以下,定价与九月周末持平仍难挽颓势 ——2025 年国庆黄金周,酒店业上演了一幕 “旺季不旺、淡季不淡” 的反常戏码。当长线目的地酒店集体喊难,周边游订单临期爆发,新能源汽车成 “移动客房”,曾经靠黄金周 “一口吃撑” 的酒店业,正被新的消费趋势推着换赛道。
一、反常数据:黄金周的 “冰火两重天”
今年国庆酒店市场的分化,早已超越 “地域差异” 的传统框架,呈现出 “时间错配、客群分流、场景替代” 的三重割裂。
1. 时间轴上:“浓缩的旺季,拉长的淡季”
传统黄金周 “前低中高后缓” 的预订曲线彻底变形:云南、四川等长线目的地的订单高度集中在 10 月 2-4 日三天,像端午、清明等小长假般 “短促爆发”,前后时段入住率断崖式下跌;而节后 10 月中下旬的淡季,多家酒店反而迎来满房 —— 这种 “旺季压缩、淡季补位” 的现象,源于越来越多游客选择 “错峰出行”:避开国庆高峰的高机票、高人流,借调休拼假错峰,既降低成本,又提升体验。
2. 空间上:“周边游火热,长线游遇冷”
市场呈现鲜明的 “距离分化”:珠三角、上海周边、杭州周边等自驾可达的目的地,酒店预订量超预期,且多为临期下单;而云南、广西、青海等需飞机抵达的长线目的地,酒店普遍遇冷。这种分化的核心是 “成本敏感度上升”:国庆期间长线出行的机票价格较淡季上涨 2-3 倍,叠加酒店溢价预期,让游客转向 “成本可控、灵活度高” 的周边游。
3. 场景上:“传统客房遇冷,替代选项崛起”
酒店不再是唯一的住宿选择:青海大柴旦的业者发现,大量游客开着新能源汽车自带锅碗瓢盆,以车为家;自驾营地、帐篷露营的咨询量较暑期上涨 40%,直接分流传统酒店客源。更值得注意的是 “宠物友好” 等细分需求的爆发 —— 敦煌酒店业者发现,为宠物提供住宿服务的酒店,入住率显著高于普通酒店,部分游客直言 “为了让狗舒坦,才放弃睡车里”。
二、深层动因:消费逻辑正在发生质变
黄金周酒店市场的反常,本质是 “消费预算、出行习惯、住宿需求” 三重底层逻辑的重构,传统酒店的盈利模型正在失效。
1. 预算收缩:“有时间没预算,只买性价比”
今年国庆的游客呈现明显的 “价格敏感型” 特征:深圳海边民宿主反映,定价超 500 元就鲜有询价;四川景区酒店不敢涨价,定价与平日周末持平仍难吸引客人;青海业者陷入 “恶性价格战”,低价竞争却收效甚微。这种预算收缩并非 “没钱出行”,而是 “钱要花在刀刃上”—— 暑期家长愿意为孩子花钱,但国庆游客更倾向 “低成本出行”,甚至选择 “睡车里、搭帐篷” 的极致省钱模式。
2. 习惯改变:“临期下单成主流,计划赶不上变化”
游客的预订节奏彻底颠覆了酒店的备货逻辑:广东清远酒店业者发现,珠三角客人习惯等到 9 月 25 日看国庆天气预报,晴则 26-27 日下单,雨则等到假期前一晚甚至当天再决定;今年五一,部分酒店的 “当天订单” 占比超 40%。这种 “临期决策” 源于两重因素:一是天气、人流等不确定性让游客不敢提前锁定行程;二是短视频平台的 “即时种草”,让游客更倾向 “说走就走的灵活出行”。
3. 需求升级:“住宿不只是睡觉,要场景更要体验”
游客对住宿的需求早已超越 “一张床”:高星度假酒店、亲子产品仍能提前 1-2 个月预订,因为它们提供 “不可替代的体验”;而缺乏特色的传统标间,正在被新能源汽车、露营地等替代。更重要的是 “附加价值需求”:五星酒店做旅拍、露营基地卖定制线路、中端酒店学亚朵搞零售,本质是游客需要 “住宿 +” 的复合场景,单纯的客房已经无法满足消费期待。
三、破局之路:酒店业的 “自救与转型”
面对黄金周含金量下降的现实,酒店业者不再只赌 “最后几天爆发”,而是转向 “稳淡季、抓细分、拓场景” 的多元破局。
1. 错峰运营:把 “淡季” 做成 “特色季”
针对游客错峰出行的趋势,酒店开始主动打造 “淡季吸引力”:云南部分酒店推出 “国庆后错峰套餐”,包含接机、本地向导等增值服务,价格较国庆低 30%,吸引拼假游客;川西酒店联合景区推出 “金秋摄影季”,针对摄影师群体提供摄影向导、器材存放等专属服务,让 10 月中下旬的淡季变成 “摄影旺季”。这种运营逻辑的核心是 “不依赖黄金周,而是创造新旺季”。
2. 细分突围:抓住 “小众需求” 的增量
在大众市场萎缩的同时,细分需求正在崛起,成为酒店的新增长点:
- 宠物友好:敦煌、川西的酒店增设宠物乐园、宠物 SPA、宠物餐食,吸引 “携宠出行” 群体,这类客人的客单价比普通客人高 20%;
- 亲子深度体验:不再是简单的儿童游乐设施,而是推出 “自然教育课”“手工非遗体验” 等沉浸式活动,让家长愿意为 “有价值的陪伴” 买单;
- 轻量化办公:针对 “假期办公族”,在房间设置 ergonomic 座椅、高速 WiFi,大堂开辟 “静音办公区”,吸引远程办公人群错峰入住。
3. 场景变现:从 “卖房间” 到 “卖生活”
当客房利润变薄,酒店开始把自身变成 “流量入口”,挖掘第二增长曲线:
- 零售化转型:中端酒店在大堂售卖香薰、抱枕、本地特产,高星酒店推出 “旅拍套餐”“文创礼盒”,把客人的 “住宿体验” 转化为 “实物消费”;
- 服务产品化:川西酒店通过直播卖挂耳咖啡、本地特产,把 “到店客人” 转化为 “线上粉丝”,即便客房空置,仍能通过零售盈利;
- 跨界合作:露营基地与租车公司、景区合作推出 “一站式套餐”,酒店与餐饮、娱乐品牌联动,用 “住宿 +” 的组合拳提升客单价。
结语:黄金周的 “降温”,是行业的 “升温”
国庆酒店旺季遇冷,并非酒店业的 “末日”,而是行业从 “规模扩张” 向 “质量竞争” 转型的必经之路。曾经靠 “黄金周冲量” 的粗放模式,正在被 “错峰运营、细分突围、场景变现” 的精细化运营取代;曾经只看 “入住率、ADR” 的考核指标,正在加入 “复购率、非房收入占比” 等新维度。
对酒店业者而言,黄金周的 “含金量下降” 其实是好事 —— 它倒逼行业跳出 “依赖假期” 的路径依赖,去真正理解游客的预算变化、习惯升级与需求迭代。当酒店不再只赌 “七天的爆发”,而是深耕 “全年的价值”,才能在消费变革中站稳脚跟。毕竟,真正的好生意,从来不是靠 “旺季一口吃撑”,而是靠 “平日细水长流”。
作者:杏宇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星轨上的哲学家:伽桑狄如何以一...09-17
- 国庆酒店旺季遇冷:是客人消失了...09-17
- 黄金价格持续攀升,背后的驱动因...09-17
- 冷冻食品好,为什么美国人还是喜...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