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建筑“复制粘贴”之困:阿那亚告赢“分亚”,法律如何界定建筑版权?

日期:2025-07-03 11:33:29 / 人气:5


一、“孤独礼堂”遍地开花,法律亮剑侵权争议

河北省秦皇岛的阿那亚礼堂,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极简设计,被誉为“最孤独的礼堂”,成为全国知名的网红打卡地标。然而,这座礼堂的独特造型却在多地被“复刻”——河南新乡经开里礼堂、河北邢台同心岛礼堂、浙江海宁深蓝计划·孤独礼堂……网友戏称它们为“阿那亚分亚”。

近期,阿那亚控股集团与河南经开里置业的著作权侵权纠纷案尘埃落定: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新乡“经开里阿那亚”礼堂需拆除。这一判决不仅关乎一座建筑的命运,更折射出网红建筑版权保护的司法实践边界。


二、案情回顾:“1:1复刻”惹纠纷,法院为何判拆?

侵权事实:几乎“照搬”的建筑外观

2024年3月,阿那亚公司发现小红书上大量用户发布新乡某商业区礼堂的打卡照片。经对比,该礼堂(被诉侵权建筑)与阿那亚礼堂几乎1:1复刻——从整体轮廓到细节比例,高度相似。阿那亚公司认为,这侵害了其建筑作品著作权,遂发函要求拆除未果后提起诉讼。

法院判决:改建未改“实质性相似”,维持拆除

一审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限期修整;二审河南省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维持原判;再审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最终裁定:拆除被诉侵权建筑。

值得注意的是,被告曾在一审后对建筑进行改建——在底部加装透明玻璃等细节调整。但法院认为,这些改动未触及“构成实质性相似的部分”(如整体造型、比例结构),改建后仍与阿那亚礼堂高度雷同,故维持拆除判决。


三、争议焦点:建筑版权保护难在哪?

1. “独创性”认定标准模糊

建筑作品能否受著作权法保护,关键在于是否具有“独创性”。阿那亚礼堂的极简设计、特定地理位置与功能的结合,被法院认定为具有独创性表达的艺术作品。但现实中,许多网红建筑的设计元素(如弧形线条、纯白外观)是否足以构成“独创性”,仍存在争议。

2. “实质性相似”判定复杂

法院需对比侵权建筑与原作的整体造型、比例、细节特征等。本案中,尽管被告加装玻璃试图“差异化”,但核心的“孤独感”造型未变,仍被认定为侵权。然而,若侵权方对建筑进行局部改造(如改变颜色、增减附属设施),是否仍构成“实质性相似”,司法实践中需具体分析。

3. 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

阿那亚公司从发现侵权到最终胜诉,经历了漫长的诉讼过程。而被告经开里公司虽被限制消费(实际控制人王顺龙因未履行判决被“限高”),但此前已投入建设的建筑若拆除,损失不小。这种“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的现状,让部分开发者铤而走险。


四、行业警示:复制网红建筑为何不可取?

1. 法律风险:侵权赔偿+拆除损失

本案明确了建筑作品著作权的司法保护边界——未经许可的“实质性相似”复制构成侵权,需承担拆除责任。未来,类似案件可能增多,开发者盲目复制网红设计将面临更高法律风险。

2. 行业反思:流量驱动下的“拿来主义”

“经开里阿那亚”礼堂所在的商业街区,周围有大学和居民区,本可通过原创设计吸引本地客群。但开发者选择“复制粘贴”网红建筑,虽短期内可能借助流量引流,却忽视了长期的品牌价值与法律风险。

3. 解决路径:原创认证+本土文化IP

律师王玉臣建议,完善建筑作品著作权保护细则,明确“独创性”判定标准;提高侵权赔偿额度;推动建筑设计行业建立原创认证机制,鼓励设计师签署伦理承诺。同时,地方政府应减少对“网红打卡”的单一考核,扶持本土文化IP,避免同质化竞争。


五、未来展望:网红建筑的“原创突围”

阿那亚礼堂的走红,本质上是其设计理念与在地文化的深度融合——孤独感源于海边的静谧环境,极简风格呼应现代人的精神需求。而“分亚”们若仅复制外壳,缺失内核,终将被市场淘汰。

本案判决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原创价值高于短期流量”。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唯有尊重知识产权、深耕本土特色,才能让网红建筑从“昙花一现”走向“长红”。


附:本案时间线

  • 2024年3月:阿那亚公司发现侵权,发函要求拆除未果;
  • 2024年9月:一审法院判决被告修整建筑;
  • 2024年12月:二审维持原判;
  • 2025年6月:河南省高院再审维持拆除判决;
  • 2025年6月28日:记者探访,“经开里阿那亚”礼堂仍完好,尚未拆除。

作者:杏宇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宇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