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好制度”的内涵与构建路径

日期:2025-07-29 11:01:05 / 人气:6



1. 经济思想史中的“好制度”争论

• 不同学派的“好制度”观点:  

  • 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并预言其毁灭;马歇尔认为现有资本主义制度是可行方案中最理想的;凯恩斯诊断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并试图救治。  

  • 弗朗西斯·福山曾宣布历史终结,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是唯一的“好制度”,但随着中国崛起,这一观点受到挑战。  

• 新制度经济学的“好制度”定义:  

  • 将“好制度”简化为经济上“有效率的制度”,认为经济增长是科技创新和要素积累的函数,而创新和积累是制度所创造的激励的函数。  

  • 提出“包容性经济制度 + 包容性政治制度”是好制度的模式,但这一模式被认为具有西方中心主义色彩,且不符合中国等非西方国家的语境。  

2. 对新制度经济学“好制度”观点的批判

• 历史观的错误:新制度经济学家将历史当作“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编造“产权重要”的历史神话,忽视了地理大发现、煤炭能源优势、资本主义精神、国家经济干预等因素对西方崛起的影响。  

• 单一目标导向:新制度经济学只关注长期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忽略了收入分配、充分就业等短期问题,导致对“好制度”的理解片面。  

• 忽视制度的多元性:真实世界中的好制度是本土化、时代化的,不存在唯一的最优模式,西方世界内部也存在多种资本主义制度样貌。  

3. 人工智能时代对“好制度”的新要求

• 凯恩斯的忧虑: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提供充分就业和分配差距过大,这一忧虑在人工智能时代变得更加复杂严峻。  

• 科技创新对就业和分配的影响:  

  • 工业革命时期,大机器替代劳动力导致劳动节约和产业后备军出现;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不仅能取代体力劳动者,还能取代部分智力劳动者,形成更强的“创造性破坏”。  

  • 人工智能加持的新产能吸纳劳动者少于旧产能,旧产能及其吸纳劳动者的能力遭破坏,导致就业和分配问题加剧。  

• 新制度经济学家的认识:德隆·阿西莫格鲁和西蒙·约翰逊指出人工智能可能倒逼新一轮制度变迁,劳动工资增长被压制,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  

4. 构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好制度”

• 解决就业和分配问题:  

  • 改革广义的社会福利制度,使充分就业和基本收入保障成为法定的公民权利。  

  • 进行教育改革,提升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对专业知识和创造力的要求。  

• 制度的短期与长期目标结合:不能只关注长期经济增长,要解决收入分配、充分就业等短期问题,避免社会大多数人陷入“内卷”和“躺平”。  

• 借鉴不同思想家的智慧:结合凯恩斯、马克思等经济学家的观点,构建既注重经济效率,又关注社会公平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好制度”。  

结论

人工智能时代对“好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新制度经济学对“好制度”的定义存在局限性,真实世界中的好制度是多元的、本土化的。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构建能够解决就业和分配问题、结合短期与长期目标的“好制度”,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数据亮点:  
• 工业革命时期,大机器替代劳动力导致劳动节约;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不仅能取代体力劳动者,还能取代部分智力劳动者。  

• 德隆·阿西莫格鲁和西蒙·约翰逊指出人工智能可能倒逼新一轮制度变迁,劳动工资增长被压制,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  

金句总结:  
“在人工智能时代,‘好制度’应超越单一的经济效率目标,关注就业与分配公平,融合短期与长期考量,方能应对科技变革带来的复杂挑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杏宇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宇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