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化扯下了谁的遮羞布?

日期:2025-10-31 09:03:31 / 人气:3

"“连滚带爬”的残疾人
拄着拐杖慷慨唱着“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的郑智化,在深圳机场经历了新的痛。
面对“连滚带爬”的热搜,深圳机场及时给出解释,登机车与飞机舱门需保持20cm左右的高度差是出于安全考虑。防止保障设备刮碰飞机,根据安全操作规范,需保持这一高度差。在场工作人员积极帮助郑智化登机。今后将持续改进优化服务旅客。
到这里,很多人觉得没问题了吧?
扶也给你扶上去了,没耽误你坐飞机,还闹什么?
但专业人士有话说,航空从业人员,航空博主@候机楼一姐 科普说,首先飞机上有残疾人应该安排廊桥登机,其次,飞机舱门的落差可以加装斜坡来协助轮椅通过。深圳机场挨骂不冤。
但她很快收到了这样的评论:
不知道你们什么心情,但我看到这条的时候真的很震惊。
我相信这位朋友,不是天生恶人,TA积极参与社会话题讨论,关心和热爱生活;我也相信深圳机场不是专门要为难残疾人,他们认为把能做的都做了。
那问题出在哪?
还是我老生常谈那句,“有没有把人当人” 。
这个“不当人”,并不一定是恶意的,就是“没当回事”,他们不知道残疾人出行有多困难,更看不见残疾人。
机场升降车与舱门间25公分的距离,成了郑智化“连滚带爬”的现实鸿沟,也折射出千万中国残疾人难以逾越的出行障碍。
用励志的歌曲鼓励了很多人的郑智化,这次为残疾人发声。
我们其实很少在街上看见残疾人。
我有一个朋友经常能看见他们。她在残联工作,经常到社区摆摊,宣传一些健康知识,给残疾人测量血压血糖,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
在她眼中,残疾人最不方便的就是出行,轮椅从楼上下来,会遇到电梯按钮太高,楼门口有两级台阶等问题……很多来到现场的残疾人朋友,身边还得有一个亲属陪着,更别说独立出门了。
无障碍设施真的起作用了吗?
针对这事,已经有大大小小的媒体呼吁过无数遍了,身边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无障碍设施,但仍有形同虚设的时候。
北京的地铁站里,有这样的设备,十分贴心:
但我有一次亲眼看见这个设施的“不同用法”。当时我进站往下走,看见两位地铁工作人员和两个乘客,其中一位乘客是坐着轮椅的老人,另一位是家属。家属正在发问:“这不是有无障碍设施吗?”
工作人员是两个小伙子,一个赶忙解释设备故障还是调修,我记不清了,总之是不能用,另一个正在用对讲机说话,说您别着急,我们多找点人给您抬下去。
我当时赶时间,没能停下来看他们怎么处理,但我相信小伙子们一定能给老大爷连人带轮椅抬下去。
可是,这对吗?
就像深圳机场,多加一个板子做成斜坡就能搞定的事情,非要弄两个人来扶,这是也不把劳动力当回事了。
因为不重视,所以不存在。
有了设施,还要有严格的管理规定
我在商场停车场和人吵过架,一辆奔驰开过来,路过空车位,司机伸头出来看看,发现画着残疾人车位的标志,正在犹豫,结果副驾驶女的说“没事停吧”,这句“没事”激怒了我,我一步站到了残疾人车位上,拦住了他们的车:
“你们车上有残疾人吗?”
男司机很不好意思,发动车辆准备离开,女的伸头对我大骂,说我有神经病。
我一直盯着他们停到别处才离开,但我走出几步回头一看,另一辆捷达踩着油门占领了这个位置绝佳的车位。
我当时就是绝望。
孤立无援。
后来在朋友圈刷到一位在澳大利亚生活的朋友用轮椅推着父亲去办事。聊到这个话题,他对我展示了父亲的残疾人证,前几年父亲中风后遗症,导致无法行动。
证件办下来以后,他们的车辆就可以停在各种场所最靠近出入口最方便最宽大的残疾人车位,然后,重点来了,“残疾人证”,必须放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后面。还要露出各种详细信息。
交警和管理人员会检查车辆是否有证,证件是否合格,如果是“无证停车”,将喜提天价罚款,704澳元,相当于3300元人民币左右。
这是健全人占用一次残疾人车位的价钱。
朋友父亲的证件,因为经常掏出来用,已经很旧了
你“看不见”残疾人是吧?你觉得占用车位没事是吧?那你看见钱了吗?
好手好脚的人,多走几步没关系,但25公分的台阶,一段几百米的路,对行动不便的人来说,就是天堑。
这个“天堑”,应该有个标价。
严格的管理,会让生活更加有秩序,光呼吁没用,得上手段。
一个便捷的环境,不应该是让行动不便的人都留在家里不添乱,而是不论是谁,都应该有同样的出行权。
科技这么发达了,高铁时速都300km了,但残疾人轮椅的车头仍然不能上高铁。
传统的轮椅只能靠别人推,靠使用者自己手搓,有了车头这样的动力,使用者得到了更多的方便,希望相关部门能积极考虑一下。
工人日报曾发表社评: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是照见残疾人权益保障、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是观察城市治理、社会治理水平的一个窗口,对待残疾人的态度、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是对城市温度的一种度量。
2025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文章:《<“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11项主要指标将如期实现》,面对残疾人的无障碍需求,推出一系列举措。
我想,街上也将出现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享受本该有的一切。
相关的各种政策光闷头做还不行,还应该多宣传
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打破误解,打破隔膜。
生老病死,谁也躲不过,不能等自己老了病了需要坐轮椅的那一天,才来关心这个问题。
今天的愤慨,也是在替今后的自己呼吁。
此时此刻,就现在,我们能做点什么呢?不止轮椅,还有视障人士、听障人士……我们一起来搭把手。
我守护过一回残疾人停车位;我另一个好朋友定期去“红单单心目影院”做志愿者,为盲人“说电影”。
而那位残联的工作人员说:
“路见不平扶一把都是捐献爱心,不必拘泥于形式。”
至少,不要再说出“残疾人为什么不能起立”这种话了。
"

作者:杏宇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宇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