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聪明假象

日期:2025-11-19 15:49:05 / 人气:4


爱因斯坦曾寓悲哀于反讽地说:“有两件事是无限的,一是宇宙,二是人类的愚蠢,而对于宇宙是否无限,其实我还没有那么确定。”人类这种根深蒂固的愚蠢,其实很大程度上源于那个有时灵光、常常混乱、总犯错误的大脑。所以,当你看到书名《是我把你蠢哭了吗?》,千万不要被它的名字欺骗了,其实这是一本十分严肃的脑科学科普作品。
如果仔细审视一下这本书的英文原著标题,我们可以翻译为《愚蠢的大脑:一位神经科学家解释大脑到底在搞什么鬼》,正如中文版书封上对副标题的诠释——神经科学家戳破大脑的聪明假象。
《是我把你蠢哭了吗?》
[英]迪安·博内特∣著
朱机∣译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20年7月
是的,人类的大脑并不像我们一直以为的那么高级,而是先天就带有很多缺陷。这些缺陷导致它经常陷入混乱和无序,可谓洋相百出。想象一下,如果你家里有这样一台计算机:
它既有最新型号的CPU,又有上世纪末容量的内存条。硬盘虽然比较大,存储着海量的文件,但读取文件很不靠谱——当你想打开某个文件时,硬盘经常会报错。而操作系统则是老掉牙的Win98,漏洞极多,常常蓝屏。即便它在正常工作,你也很难信任它,因为这台计算机很不老实,它会自作主张修改你的文档,肆意地添油加醋。因为它自以为是地认定了你喜欢它这么做。是的,它是个迷之自信的家伙。
对这样一台计算机,你感觉如何呢?想必很多人恨不得把它立马拎起来扔下楼,分分钟把它报废掉。但很可惜,你不能这么做——这台让人一言难尽的计算机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它正是——你的大脑。
在《是我把你蠢哭了吗?》一书中,英国神经科学家迪安·博内特(Dean Burnett)以风趣的文笔向我们阐述了关于大脑管理身体、信息以及情绪和心智等方面的一系列奇葩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不着调的行为。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能听到有人无奈地自嘲“我快被自己蠢哭了!”读完这本精彩的科普书,我们更能深切地明白,为什么大脑总会给生活增添各种各样的麻烦,以及它究竟如何蠢得让人哭出声来。
管理身体:槽点满满
尽管人类大脑演化出了高级的认知功能,但它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之一,乃是管理好人类的身体。只有管好了这具躯壳,你的生命才能得以存续,你才有机会从事思考、创新这些更高级的事情。那么,大脑在管理身体方面做得如何呢?根据迪安·博内特关于“心智操控系统”的种种描述,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槽点满满。
尽管人类自诩为万物之灵,但在很大程度上人类和其他动物并没有多大区别。人脑的一大部分工作是执行基本的生理过程、监控人体状态、协调应对问题、清理体内垃圾等,本质上就是维持生命。操控这些基础功能的是脑干和小脑,有时也被称为“爬行脑”——所做的事情与爬行动物时代没什么两样。与之相反,我们作为现代人所津津乐道的高级能力,诸如意识、注意力、感知、推理等,全部定位在新皮层。没错,人脑中存在着两套指令系统。
按照迪安·博内特的说法,这两套系统的协同性可谓一言难尽,就像我们现实中看到的官僚系统中的部门协同性一样糟糕。新皮层灵活多变,爬行脑则固守成规,你要是和一个大事小事都爱指手画脚的人共事过,就会明白这种安排效率简直低得令人发指。想象一下,让一个经验没有你足、位子却比你高的人爬到你头上,下达一知半解的指令,提出愚不可及的问题,这幅可悲的画面正是人脑中一再上演的闹剧。
这种情况的一个经典例子就是进食。很多人可能以为,你平时吃多吃少主要是由消化系统,也就是胃和肠道来控制的。事实上,消化系统只能提提意见,或者发发牢骚,根本决定不了什么。当你吃饱喝足,把胃装满的时候,胃部神经会发送信号给大脑,请求大脑这位领导停止进食。同时,你的身体还会分泌出一种降低食欲的激素,叫作瘦素,用来抑制你的食欲。这套进食流程看上去科学缜密,其实不然。这些都属于基层员工的意见,至于采纳不采纳,还要看大脑怎么想。
试想一个常见的情形:在餐馆吃完饭,服务员适时地端上一个饭后甜品——冰淇淋球,你的胃在大喊“我已经装不下东西啦”,但大脑会说“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因为大脑偏爱冰淇淋球的甜味和能量,你的身体只能乖乖地把你不需要的食物给吃掉。反过来,有些人之所以会患上厌食症,根源同样不在消化系统,而在大脑。大脑固执地认为,体形比食物更重要。此时,哪怕你的身体发出了危险信号,整个人饿得皮包骨头,大脑依然我行我素,把它的信念贯彻到底。哎,这个领导真是既霸道又固执。
除了吃,另一个常常被人吐槽的例子就是睡。在管理睡眠时,大脑有一个基本的任务,就是打开和关闭你的肌肉系统。具体来说,在你入睡后大脑要关闭肌肉系统,让肌肉进入一种近乎麻痹的状态;当你从睡梦中清醒时,大脑再把肌肉系统打开,重新注入活力。就一个开关的事,听起来似乎易如反掌,但大脑干起来却是丢三落四。
相信有人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睡了一觉后,你的头脑已经清醒了,但是身体却不听使唤,似乎被什么重物压住了一样动弹不得。民间俗称“鬼压床”,科学术语叫睡眠瘫痪。好在这种情况通常不会持续太久,随着大脑整体变得活跃,它就会自然消失。发生这种现象,是由于大脑各部分之间的同步出现了问题。当你睡醒了,大脑在唤醒自我意识的同时,漏发了唤醒身体肌肉的信号,就会发生睡眠瘫痪。相关研究表明,焦虑和精神压力是睡眠瘫痪的重要诱发因素。睡前要自我放空,而不要想东想西,这很重要。
这让人想起禅宗史上的一段著名公案。源律师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律师杜口。说到底,吃和睡看似稀松平常,却也是修行的不二法门。这“百种须索”“千般计较”,皆源于人心中的种种欲念。而从西方科学视角来看,这些欲念甚至妄念,正来自人脑这个霸道总裁。
管理信息:Bug不断
如果说大脑在管理身体方面已是槽点满满,那么它在管理信息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在当下这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交媒体时代,大脑处理信息简直可以说是bug不断。首当其冲的属于不折不扣的功能性短板,就是大脑的注意力极其有限,短时间内的信息量稍微大一些,就会顾此失彼,混乱不堪。
大脑的最大缺陷就是内存太小。每天从早到晚,我们的五种感官为大脑提供了海量信息,然而能真正得到大脑关注和处理的信息少之又少。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你处在一个社交聚会场合,周围几个人七嘴八舌地跟你说话,你发现那些话是进不到你耳朵里去的。其实并不是没进到耳朵里,听觉神经已经接收,只不过在传送给大脑之后,由于大脑内存太小装不下而被遗弃掉了。
更糟糕的是,大脑内存太小有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众所周知,飞行器上有数量众多的仪表盘,飞行员要时不时低头才能看到仪表盘上的数字,很不方便。于是,美国NASA的设计师设法把仪表盘的数字全都整合到飞行员的正前方,并弄了一个虚拟屏幕。这样,飞行员既可以始终目视前方,又可以通过显示屏了解飞行器内部工作的情况。然而,只要屏幕上显示的数据稍微多一点,飞行员的注意力缺陷就会暴露。要知道,飞行员的专注力都是天赋一流,而且还经过了专业训练,他们的大脑仍然不够用。
让人好气又好笑的是,大脑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个短板,还偏偏喜欢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过度加工。见过品酒师鉴定红酒吗?他啜饮一小口,然后宣布:这瓶红酒产于1858年,来自法国南部的葡萄庄园,酒中还带了一些当地的橡木和肉豆蔻的味道。然而,人类真有如此敏锐的味觉吗?
实际上,人的味觉在五感中是最薄弱的。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人们堵住鼻子、蒙上眼睛,以此来排除嗅觉和视觉的干扰,然后请他们分别品尝苹果、土豆和洋葱,结果,相当一部分人分辨不出来自己吃的到底是哪样东西。
考虑到人类味觉的真实水平,在迪安·博内特看来,品酒师得出如此精确的结论,更多是来自他们大脑对味觉信息的过度加工,而非舌头的味蕾。不然,你就没办法解释,两位同样资深的专业品酒师,面对同一瓶酒,可能出现一个说它世界顶级,另一个说它还不如自来水的情况。
更麻烦的是,大脑不但会过度加工刚刚接收到的信息,还会加工甚至篡改存储在大脑中的记忆。比如,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回想起她4岁的小宝贝在学校的演出,一脸激动地描述当时孩子表现得有多棒,真实情况却是孩子在台上只顾着挖鼻孔。这位母亲并不是在撒谎,她只不过是被自己大脑篡改的记忆欺骗了而已。
或许有人不禁要问,难道记忆被篡改了,我们的大脑就不会察觉吗?事实上,大脑对记忆的篡改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在每次回忆时都做那么一点点美化。美化的过程也都是在我们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每回忆一次,就修改一点,一次次篡改下来,你的记忆变得和当初的事实相去甚远。
这么来看,人类的种种虚荣和自负,很大程度上就源于我们这颗不老实的大脑。这就好比你是娱乐圈的明星,那么大脑就是你的经纪人,它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为你做好包装,让你看起来很红很美很自信。
除了对信息和记忆进行戏剧性地加工,大脑处理信息时还有一个明显的bug,那就是喜欢在信息之间建立毫无道理的关联。两个事物本来没有任何关联,但大脑偏偏要把它们生拉硬拽地扯到一起。比如,一个人有一天不小心把内衣穿反了,当天他买彩票中了一个小奖。大脑会自问道,彩票中奖会不会是由于今天把内衣穿反了的缘故?好吧!快把这件珍贵的幸运内衣挂到墙上供起来,以后每次买彩票时就穿上它,而且一定要反穿。像这种把内衣反穿和彩票中奖建立因果关联,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更要命的是,这种毫无根据的关联不仅仅是那些迷信的人才会有。几乎每个人的大脑都冒出过类似的想法。比如说,假如同一个月内有两位不相干的名人去世,不管去世的方式是正常还是意外,起初你会认为这是一种巧合。但如果有人告诉你,他们俩都曾经在某件事上批评了某国政府。得知这个消息后,你的脑海中可能就会闪过一个念头,他们会不会是遭到了谋害呢?当然这全无根据。但我们的大脑就是这么喜欢从各种信息中建立某种关联、总结某种模式、挖掘某种规律,哪怕统统都是假的。
如今,我们看到的社交媒体上的诸多八卦甚至是阴谋论,其实归根到底是源自人类大脑的这种建立事物间关联的偏好——哪怕是毫无道理的关联。而互联网的诞生和社交媒体的兴盛,则无限放大了人脑的这一bug,从而大大滋长了阴谋论的土壤。
管理情绪和心智:一团乱麻
近年来,社交媒体上流行一个短语,叫“讨好型人格”。其实,这源于人类大脑对“印象管理”的偏好。也许你觉得人家的小宝宝真的好丑,可是不能照实说,还得夸“哇,真可爱!”因为这样一来,别人就会对你有好感。反之则不然。我们在神经系统层面在意着他人的看法,并竭尽全力想要招人喜欢。研究者认为,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是大脑一直在做的事。是的,大脑似乎做好了随时取悦别人的准备,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人们发微信时经常会加上各种各样的表情。
有时想想,这种“讨好型人格”的活法真是挺累。而人类大脑的这种倾向在亲密关系中被演绎到了极致,以至于某些被称为“恋爱脑”的人在经历失恋的痛苦时表现得格外崩溃。就像迪安·博内特那令人熟悉地发问:“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一连数天蜷缩在沙发上,窗帘紧闭,电话不接,除了抹眼泪擦鼻涕一动也不动,满脑子想的只有为什么,为什么老天要这么残酷地折磨我?让人心力交瘁的失恋是一个现代人有可能经历的最痛苦的事情之一。”原因正在于恋人和伴侣对我们大脑的健康影响至深。
想一想为维持一段关系而投入的一切吧!它经受的这种深刻的变化,它被赋予的各种价值,它做出的各种长期计划和目标,它逐渐适应的新习惯,等等。当你一下子把所有的一切全部一笔勾销,大脑自然会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当然,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令人痛苦的不是分手时的心碎,而是往昔一幕幕的回忆常常在深夜撕扯你的心扉。是的,那些你最想忘记的事情,你的大脑偏偏记得最牢。“过去相爱时的情景仿佛纠缠不放的毒品:你习惯了体验某种持续的奖赏,然后突然间全部被夺走了。”
好了,现在我们来盘点一下人类大脑的种种槽点:它干扰我们的记忆,欣然接受不良影响,对无害的事情大惊小怪,故意在我们的饮食、睡眠和运动上做手脚,欺骗我们相信自己很聪明,我们感知到的信息有半数是他编造的内容,感性起来就让我们做不理性的事,使我们一下子交上朋友甚至坠入爱河,并在瞬间点燃激情……看看吧,全是糟心事!更糟的是,上述种种还是在大脑正常运作时干出来的!那么,要是它发生某种故障的话,又会如何呢?没错,最终就会出现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
不可否认,人脑既复杂又精巧,它由数百万神经元组成,神经元之间形成数万亿的连接点,从无数的遗传过程和习得的经验中产生了成千上万种功能。如果依然用计算机来打比方的话,神经系统疾病像是硬件出错了,而精神障碍则更像是软件故障,尽管两者之间很难做出清晰的分界。现代社会中,大脑安康的最大威胁就是压力,就像网络上的搞笑段子所言:“压力没有转化为动力,却成了病历。”就像所有复杂精巧的事物一样,我们的大脑也很脆弱,一旦压力太大或太频繁,它就有面临崩溃的危险。
压力从多方面影响你的大脑和身体,所以持续不断的压力造成的负面影响十分显著,它会使人紧张、易怒、思维混乱、身心疲惫等。这种情况接近于人们常说的“精神崩溃”。它是指人在已经无法应对高强度压力时出现的精神状况,人突然啪的一声,就突然“垮掉”了。如果说高压下的精神崩溃更多见于那些在职场上拼死拼活的“牛马们”,那些坐拥财富与名声的成功人士却也会出现另一种大脑崩溃的症候——抑郁症。
除非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要获得财富和声名总是十分困难的。谁也不知道一个人为了获得成功要牺牲什么。如果你最终发现并不值得为了所谓的成功牺牲如此之多,那会怎样?我们常常看到,在经年累月的坚持最终换来了想要的东西后,有的人会突然失去生活的动力,偏离方向,随波逐流。或者,在一心攀上事业高峰时失去了珍视的人,到头来觉得代价太过高昂。就这样,成功人士的优渥生活也未能逆转抑郁的产生过程。
毫无疑问,人的大脑还隐藏着诸多秘密,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并不像我们通常想象得那样高级,有时甚至是愚蠢至极,同时还难以伺候。想到这里,再看看迪安·博内特在扉页上的献词:“谨献给每一个有脑子的人。要忍受这玩意儿可不容易,大家辛苦了。”想必每个读者都会自嘲式地会心一笑。"

作者:杏宇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宇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