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与辉同行?董宇辉和他的团队正面临多重考验

日期:2025-07-09 21:41:16 / 人气:5


6 月 14 日,董宇辉缺席直播,但飞瓜数据显示,与辉同行当日创造了 5000 万~7000 万元的 GMV,超过前一天董宇辉直播时 2500 万~5000 万元的战绩。一篇宣传文稿对此解释称,这并非 “去辉化”,而是 “全辉化”——“把董宇辉那一套,那股子精气神,彻底散播到每一个角落,让大伙儿都沾上‘辉气儿’”。
“辉气” 虽形而上,但与辉同行的股权结构却清晰呈现 “全辉” 特质:目前公司股权全部由董宇辉持有。据 “最话” 发现,与辉同行的主体公司与辉同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曾在 2024 年 9 月和 2025 年 2 月变更投资人,最终通过子三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实现董宇辉的间接持股,穿透来看,相关公司的权益人均为董宇辉。不过按照行业惯例,子三省中由合伙企业长歌有和持有的 10% 股权,大概率是为员工股权激励准备,这意味着一批与辉同行的员工即将参与创业收益分配。
“谁能与辉同行”,这个问题既考验着选择与董宇辉站在一起的人 —— 其中部分来自东方甄选,当初俞敏洪曾表态,对于董宇辉看上的人,东方甄选绝不阻拦 —— 更考验着董宇辉本人。毕竟,对老板而言,最重要的能力从来不是赚钱,而是分钱。很快,他们都将迎来兑现选择的时刻。
管理模式的挑战:拒绝职业经理人,靠 “理想” 能走多远?
在与新浪财经 CEO 邓庆旭的对话中,董宇辉直言与辉同行目前没有职业经理人,评论区提建议的网友就是背后的 “高人”。或许是因在东方甄选时与职业经理人孙东旭有过冲突,或许如他自己所说 “是个工作狂”,他选择了一套与主流 MCN 机构不同的管理模式。
成为与辉同行实控人后,董宇辉身兼数职:既要承担核心主播的工作,又要扮演 CEO 等管理角色,这导致他每天凌晨十二点才到家,四五点才能入睡。团队从 “五六十人” 扩张到 “三百余人”,但他仍在用初创时期的逻辑经营公司。
董宇辉表示,与辉同行员工平均年龄二十三四岁,让这些年轻人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价值、能得到认可,就是最好的激励。这种模式或许能提高决策效率,却不可避免地限制企业发展。而且,他的管理理念带有理想化色彩 —— 即便精力再充沛,也难以做到面面俱到。
相比之下,市面上其他头部 MCN 机构大多有专业职业经理人或管理团队。三只羊的 “疯狂小杨哥” 背后有杜刚,这位前大学老师为其打造 “反向带货” 思路,助其成为抖音带货一哥;孙东旭在东方甄选任 CEO 期间,完成了直播间从 0 到 1 的探索,搭建起自营产品体系,连俞敏洪都多次肯定其功劳。
职业经理人的价值,在于将企业管理流程标准化,解放创始人,让他们能专注于更擅长的领域,为企业制定长远规划,而非靠 “情怀” 支撑。但目前来看,董宇辉尚未选择这条路。
股权架构的信号:分钱的艺术,决定团队能走多远
从与辉同行的股权架构来看,子三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其 100% 股权,而子三省的股东为终南远眺(西安)科技有限公司(持股 80%)、董宇辉(持股 10%)、长歌有和(北京)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 10%),穿透后权益人均为董宇辉。
董宇辉在子三省中保留 10% 直接持股,按行业惯例,这便于未来通过转让老股兑现收益 —— 引入外部股东时,转让老股的收益将直接归个人所有,这是创业红利的合理兑现。毕竟,与辉同行能从新东方体系剥离并快速成为头部带货账号,董宇辉的作用至关重要。
长歌有和这 10% 的股权作为股权激励平台,未来融资后比例可能降至个位数,创始团队和骨干将从中分配收益,具体每个人能获得多少,取决于董宇辉对其价值的评估。
对比其他 MCN 机构,李佳琦虽未直接持有美腕主体公司股份,但与美腕及实际控制人戚振波共同成立多家公司,在宁波镁麒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他与母亲合计持股 99%;谦寻通过上海嘉谦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对高管和主播进行股权激励,19 位合伙人包括 CEO 黄韬、高级副总裁王斯、总裁赵冉及核心主播黄微(薇娅)等。
谦寻的股权架构还起到了风险隔离作用。2020 年薇娅因偷逃税被封杀后,谦寻推出 “蜜蜂惊喜社”,100 天后重回淘宝直播机构月榜 TOP1,如今更通过网红训练营、短剧拍摄等业务多元化收入,分散单一业务风险。
罗永浩在 “交个朋友” 中虽无直接持股,但好友李钧通过代持持有 18.8% 股权,被猜测实际权益归其所有,而 “交个朋友” 的股权结构相对分散,客观上为双方都留了缓冲地带。
董宇辉是否需要缓冲地带,是他自己的选择,但股权架构的设计,已悄然透露他对 “与谁同行” 的答案。
组织风险的警示:从 “一个人” 到 “一群人”,考验才刚刚开始
自 2024 年初成立以来,董宇辉异常忙碌:作为带货主播,要研究产品、背解说词、调动粉丝情绪;作为名流,要出席活动、会见合作方;作为管理者,要把关选品、监管生产车间,警惕供应链、物流、质检等环节的风险。
这些工作像机器发条般每日精密运转,偶尔也会出现脱节 —— 相关事件虽已有报道,且在粉丝与非粉丝间争议较大,但仍能昭示这家年轻公司的组织风险。
董宇辉自称 “一肩挑” 的企业家,但这显然不现实。如果有专人能更严格把控供应链、细化文案,许多风波本可避免。调动粉丝或许容易,但驱动内部人更难 —— 管理的本质是挑战人性,员工想 “多拿钱少干事”,老板想 “自己多赚点”,这种二元对立始终存在。
俞敏洪在《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中提到 “大厨效应”:开饭店的不一定会做菜,会做菜的不一定会经营,若因利益分歧分道扬镳,可能导致饭店倒闭、大厨创业失败。曾经,俞敏洪是 “开饭店的”,董宇辉是 “大厨”;如今,董宇辉成了 “新饭店老板”,俞敏洪曾面临的难题,成了他现在的考题。
谁能与辉同行?答案或许藏在董宇辉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如何分配利益、如何搭建管理体系之中。毕竟,一个人的 “辉气” 终会有限,一群人的 “同行” 才能走得更远。

作者:杏宇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宇娱乐 版权所有